读城 | 9月起,5场“读城”活动等着你
《南京照相馆》勇夺暑期档票房冠军,“9月3日”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就在眼前,电影《731》官宣9月18日上映……近几个月来,全国各地掀起抗战胜利纪念热潮。有鉴于此,在这个9月,扬子晚报“繁星读书会”与“朴阅书店·城史常谈”将联手举办系列“读城”活动,通过实地探访与专家讲座的形式,引领大家共同找寻那段永不褪色的民族记忆。
“读城”第二弹:马吉故居
2025暑期档结束了。据统计,今年暑期档(6月1日-8月31日)总票房119.66亿,影片《南京照相馆》狂揽28.9亿元票房,成为今年暑期档票房冠军。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南京沦陷前后中国平民对侵华日军的反抗。而在当时,还有20余位外国人设立安全区,营救劫难中的中国人,与日寇奋力周旋。相应的,他们在南京也留下了诸多历史痕迹。
在南京十二中校园内,有一栋砖瓦搭建的双层洋楼。灰色的外墙、中式的飞檐与白色西式窗框,中西风格融为一体。进入故居内,地板和墙壁在保留原有的风格基础上,已修葺一新。这里就是约翰·马吉故居。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1912年,约翰·马吉来到南京,在下关开始了长达26年的东方之旅。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在南京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期间,马吉担任了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和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设立难民伤兵医院,参与救援了20多万面临被屠杀的中国人,与20多位坚持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士以及上千名中国人一起,谱写了一曲动人的人道主义乐章。
尤为可贵的是,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他冒险拍摄,留下了记录暴行的唯一影像证据。马吉在影片的引言中写道:“必须小心谨慎地行动,摄影时千万不可让日本人看见”,“不能直接拍摄处决的镜头,或是拍摄该市几个城区中堆放着大量尸体的场景”。
马吉当年拍摄的一部分胶片,秘密传出南京城,被带往国外。但由于种种原因,1948年以后,南京大屠杀那段历史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很少被提及。马吉的记录影片也为世人所遗忘,以至于日本右翼势力将马吉影片称为根本不存在的“鬼片”。
2017年,《大公报》记者陈旻采访中意外发现1991年纽约曾有马吉影片37分钟的“一寸盘”,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藏马吉影片时长仅17分钟。此后,追寻纽约37分钟版马吉影片便成为她与同事们的重要目标。几经曲折,2018年10月8日,陈旻得知,“一寸盘”被找到。2019年,37分钟的马吉影片回归国内。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9月7日下午,“繁星读书会”将联手“朴阅书店·城史常谈”举办第二期“读城”活动,邀请20位读者参与。
此次活动,将延续第一期“读城”模式,采用“现场探访+讲座”的模式。当天下午一点活动开始,先探访马吉故居,后到朴阅书店,听《大公报》记者陈旻讲述寻访马吉影片的精彩过程。
还有四场活动等着你
马吉的故事,只是这座城市记忆的一个篇章。接下来,从这个9月开始,“读城”系列活动将带我们走向更多抗战印记深处——在光华门的弹痕前感受守城将士的壮勇,在细菌战遗址旁铭记无声的牺牲,于安全区故地重温国际义举,在审判旧址回望正义的回声。
这四期“读城”活动,将通过实地探访抗战遗址,挖掘南京城市空间中的历史记忆,连接过去与现在,增强市民对抗战历史的认知与理解,传承抗战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情怀。每一期活动都将由专家陪同,实地探访,深度讲解。每场活动都面向历史爱好者、高校学生、教师及关心历史的市民,招募20人左右。
历史并非尘封的过去,它就在我们脚下的街巷与城市肌理中呼吸。每一次探寻,都是对记忆的守护;每一次回望,都是为了更坚定地向前。期待与你同行,在南京的街巷中,共同找寻那段永不褪色的民族记忆,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发扬。
报名方式:通过扫描微信等方式加入。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链接>>>
五场“读城”活动
寻访马吉影片——从“鬼片”到铁证
主题:马吉在南京
地点:马吉故居
时间:9月7日下午
城市保卫战——钢铁防线上的血与泪
主题:1937年南京保卫战城门防御战纪实
地点:南京光华门、中华门周边
时间待定
无声的罪恶——细菌战的历史见证
地点:东部战区总医院(原南京军区总医院)和南京无线电厂区域
主题:日军荣字1644部队罪行与细菌战历史
时间待定
南京安全区——巨涛中的危舟
地点: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鼓楼医院、南京大学等周边地区
主题:国际友人奋力解救国人的历史
时间待定
正义的审判——战犯法庭的历史回响
地点:钟山宾馆(原黄埔宾馆)
主题:1946年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历史解读
时间待定
报名:扫描二维码
“繁星读书会”招募会员
邀您共启文学与城市的深度对话
在“世界文学之都”南京,文字不仅是纸页上的墨迹,更是街巷深处的回响。为了让书香真正“活”起来,让市民在行走中触摸城市文脉,扬子晚报读书周刊与繁星副刊,正式发起成立“繁星读书会”。我们“以书为媒·以文读城”,诚邀每一位热爱阅读、钟情南京文化、江苏文化的市民成为会员,共同开启一场无尽的城市文脉奇妙之旅。
“繁星读书会”不只停留在室内阅读,更致力于成为打开城市的一把钥匙。在书籍的引领下,我们回到文学发生地,寻求与作者、与时代、与城市的灵魂碰撞。通过文学作品与实地探访的深度联动,我们将用“文字与脚步的双重丈量”,让南京从历史典籍、文学名著中跃然而出,真正“从纸页走向街巷”,共同构建属于当代南京人的文学记忆图谱。
有意者,扫描二维码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评论
- 评论加载中...